缺蛋原因1:去年飼料貴3成、蛋價卻跌谷底,雞農減養埋下蛋荒地雷
雞農減養方式包括淘汰產蛋率不佳的老母雞,以及強制換羽。從養雞協會的數據來看,去年台灣疫情爆發後,換羽數出現新高,因此埋下蛋荒的地雷。
缺蛋原因2:禽流感疫情嚴重,蛋農不願通報以避全面撲殺
由於雞農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減養,等到進入秋冬雞蛋使用旺季,尤其春節前烘焙業需求大增時,卻又因禽流感疫情肆虐,雞農更面臨無雞可養的窘境,讓缺蛋情況雪上加霜。
農委會不斷對外強調,禽流感並非這次缺蛋主因,但檢視過往的禽流感監測資料,以及養禽場撲殺紀錄,可以發現一些端倪。翻開農委會防檢局的禽流感H5亞型病毒陽性率監測資料,從2005年到2021年,蛋雞場驗出陽性率的比率高得驚人,2013年後甚至年年突破4成,幾乎每監測兩隻就有一隻曾有過禽流感病史,是所有禽類當中比例最高。
儘管蛋雞場的禽流感比例最高,但官方數字顯示的蛋雞撲殺數字卻很低。2017年以來(註),確診高病原禽流感而遭到撲殺的蛋雞場僅15筆紀錄,其中5次更集中在2021年12月與2022年1月間。
身在第一線的雞農和從業人員,所目睹的實際狀況,卻和官方公布的數據大相徑庭。
另一位彰化蛋雞從業人員小沈觀察,2021年大約從6、7月就耳聞同業的蛋雞場出現禽流感疫情,8月又一波,11月底又再一波,並且持續到現在。
缺蛋原因3:產蛋效率低,氣候波動就減產
人類懷孕時會在不同時期補充不同營養素,蛋雞也是同樣道理,除了要住得好,溫度、濕度、光照等也都牽一髮動全身,陳盈豪曾在研究中指出,蛋雞是長光照的禽類,在接近性成熟開始產蛋前,每週要逐漸增加光照時間,在日落後或黎明前黑夜點燈延長雞隻每日光照時間,以刺激卵巢發育排卵,提高產蛋率,開始產蛋後則要維持每日光照17小時。然而現在台灣的蛋雞場多是混齡飼養,老中青同堂,沒辦法維持每隻雞適當的光照時數,產蛋率自然上不來。
沉痾:3年前蛋荒即遭監察院糾正,農委會一直無法掌控數字
與其歸咎眾多原因造成今年蛋荒,不如說蛋荒只是過往沉痾下的結果。
這並非台灣第一次缺蛋,同樣是一開年,2019年1月時全台雞蛋便開始短缺,一路延燒到4月才逐漸趨緩;當時1月和3月都曾出現產地價格每斤36.5元高價,是自1998年蛋價有紀錄以來最高。
當時農委會歸咎於前一年(2018)8月間的中南部大水災,折損蛋種雞、中雞,導致後續雞蛋供應短缺。然而監察院在2019年9月糾正農委會,直指蛋荒除了天候因素,農委會反應慢半拍也是主因,相關短缺及漲價跡象在2018年下半年就逐漸顯現,但農委會事前沒有掌握並積極調控, 「放任雞蛋短缺及價格持續攀升半年以上」。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和畜牧處當時回覆監察院,第一次遇到這麼嚴重的蛋荒,處理經驗不足,未來將輔導建立蛋雞場計畫生產制度,推動總量監控管理制度、訂定蛋雞計畫生產模組等等。
然而3年過去了,制度仍失靈。養雞協會、受訪雞農都表示,相關產銷制度照舊,而且農委會甚至無法精準掌控台灣養雞場的數字,遑論如何計畫生產。
關鍵:改善產銷、重新檢討防疫制度,才能因應蛋價波動
這次蛋荒,政府仍舊端出補貼作為應對手段。行政院宣布到4月30日前,取消黃豆、小麥、玉米的貨物稅5%,預計每公斤飼料可少0.6元。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預計2月底開會討論,是否讓市場機制合理反映農民成本,期待2月中下旬甚至3月天氣變暖,雞蛋供應回穩。
然而江文全指出,一般業者對液蛋接受度不高,尤其烘焙業者認為液蛋起泡性不夠,習慣用新鮮的殼蛋,尤其在蛋價相對平穩時,業者更不可能使用液蛋,這也造成冷藏蛋的推廣不易。
「現在官方凍漲產地蛋價,削弱了農民生產意願,等於拿農民的飼養成本來補貼蛋價,只是暫時緩解表面問題。而不願解決氣候、養殖環境與包銷制度等根本問題,缺蛋事件只會重複上演,」陳姓雞農無奈地表示。
另一位彰化二林雞農洪僑志也持相同意見。他認為一般雞農本就會視市場需求自行增、減養,但後端的冷藏、保存設備要升級需要大筆資金,不是雞農有辦法負擔的,政府應協助建立相關設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