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齊海嘯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亞齊海嘯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因為天氣、氣候、水等因素變異,造成自然界中發生異常現象,常見的自然災害包括山火、洪水、暴風雪、乾旱⋯⋯其中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我們,對於地震特別有感。為了釋放地殼內部巨大的地應力,有時岩層會斷裂、錯動,進而產生震動,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地震。儘管這樣的地面震動有助於釋放來自地底的壓力,不過有時過於強烈,甚至伴隨著海嘯,因而造成令人難以想像的後果。為了讓大家不要輕忽它的威力,同時避免悲劇再度上演,世界各地出現了一些與地震相關的博物館或紀念建築。

*台灣台中市・921地震教育園區

921地震教育園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921地震教育園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即使已經過了20多年,發生於1999年9月21日凌晨的那場地震,至今依舊讓台灣人印象深刻。當時芮氏規模達7.3級的強烈地震,造成上萬人受傷、2,413人喪生、全台受損房屋超過5萬棟、財物損失高達3,000億台幣,種種數據讓人怵目驚心,然而更讓人痛心的是無數家庭的破裂⋯⋯

921地震教育園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921地震教育園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921地震後,位於霧峰鄉的光復國中因為車籠埔斷層經過,在它操場的東半部出現了一道2.5公尺的隆起,此外多棟校舍損毀、甚至坍塌,形成與昔日迥異的地貌與校舍。因此在專家的勘查、評估下,決定將學校改為地震博物館,將震後原貌與遺址如實保存下來,配合相關的圖書、影像與文物等資料,作為認識與體驗大自然威力的活教材!

921地震教育園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921地震教育園區(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2004年時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之姿開放,裡頭包括依附原操場興建、沒有任何梁柱的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展示921相關照片和影音資料的影像館,以及建立正確防災觀念與救災知識的防災教育館等,不僅能讓一般大眾更了解地震,也對學術研究和教學有所幫助。

*印尼班達亞齊・亞齊海嘯博物館

亞齊海嘯博物館(Photo by Khalis Surry/Anadolu Agency,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亞齊海嘯博物館(Photo by Khalis Surry/Anadolu Agency,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就在921地震教育園區開始提醒大家防震救災的同一年,南亞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上午將近8點,距離印尼蘇門答臘島亞齊省(Aceh)西岸大約160公里的印度洋,深度30公里的震源,掀起了芮氏規模直逼9.1~9.3級的強烈地震!

亞齊海嘯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亞齊海嘯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這場地震釋放的能量非常震撼,已經超過美國1個月所能消耗的能量總和,甚至引發了海浪高度高達15~30公尺的巨大海嘯,不只造成亞齊省難以想像的災難,影響甚至遍及周邊的泰國普吉島、斯里蘭卡以及印度坦米爾邦等。根據統計,在這場俗稱的南亞大海嘯中,罹難和失蹤人數超過30萬⋯⋯

亞齊海嘯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亞齊海嘯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為了紀念這場僅次於1960年智利大地震(芮氏規模9.5)所引發的海嘯,坐落於印尼最西北端、亞齊省首府兼最大城班達亞齊(Banda Aceh),成立了一座海嘯紀念館。在應該先將資金用於海嘯倖存者,或使籌建博物館的爭議聲浪中,由印尼建築師里德萬・卡米勒(Ridwan Kamil)設計的亞齊海嘯博物館(Museum Tsunami Aceh),在2009年2月開館。

亞齊海嘯博物館((Photo by Khalis Surry/Anadolu Agency,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亞齊海嘯博物館((Photo by Khalis Surry/Anadolu Agency,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不過占地2,500平方公尺、共分4層樓的它,多次因缺乏資金和館內陳設不全而閉館。所幸如今這座外觀裝飾幾何圖案、模仿亞齊傳統房屋挑高設計的博物館,已經成為班達亞齊的重要景點之一。遊客可以在兩側水牆夾道的狹窄海嘯巷(Lorong Tsunami)中,體驗海嘯發生時的聲音情境,或是在博物館前,看到被海嘯破壞的卡車。

亞齊海嘯博物館(Photo by CHAIDEER MAHYUDDIN / 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亞齊海嘯博物館(Photo by CHAIDEER MAHYUDDIN / AF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館內還有受難者相關照片、影片、物品等展示,呈現出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此外還有間展覽室牆上刻滿南亞大海嘯中罹難或部分倖存者的名字。除了當作博物館和教育中心使用,亞齊海嘯博物館還是一處海嘯避難所,一旦日後海嘯來襲,民眾可以在館內的制高點——高塔避難。

*日本岩手縣・岩手海嘯紀念館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今年2月,日本福島周邊食品管制解禁,經科學檢驗通過輻射安全證明,且具備產地證明的部分產品,可以進入台灣。至於福島食物為何引發關注,和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有關,這一切都要回到2011月3月11日那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震央發生在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海域,屬於芮氏規模9級的大型逆衝區地震,震源深度只有24公里的它,造成最大溯上高度超過40公尺的巨大海嘯。不但是日本有紀錄以來首場規模超過9級的地震,同時也是歷年來最嚴重的海嘯,後續引發一系列毀滅性的災害,福島核災就是其中之一。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東日本大震災受災區擴及東北、關東和北海道等東部地區,其中距離震央最近的岩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沿海地區成為311海嘯的最大受害者。在這場憾事中,總共有將近16,000人喪生,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甚至將本州島向東推移了2.4公尺!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為了不要讓同樣的悲劇再度上演,讓人們可以學習先人的智慧,並運用知識與技術做好準備,岩手海嘯紀念館在將東日本大震災教訓與世人分享的前提下創立,地點就選在高天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內。這片海岸線曾經種植了7萬棵的松樹,在海嘯過後只有一棵倖存,被人們稱為「奇蹟松」,已經成為這場災難的紀念碑。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岩手海嘯紀念館(Photo by Carl Court,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岩手海嘯紀念館的常設展,從科學與歷史的角度探究海嘯,並且透過災後殘留的實物與現場照片,揭開這場大地震與海嘯的真面目。在奇蹟松向東延伸的海岸線上,新建了一座12.5公尺高的海堤,上方有座大型展台,讓遊客可以為海嘯遇難者送上鮮花致意。

*葡萄牙・里斯本卡莫爾修道院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最後要介紹的這間博物館也和地震有關,只不過與前面那些以地震或海嘯為主題的博物館不同,卡莫爾修道院(Convento da Ordem do Carmo)如今雖然是座考古博物館,卻深深刻畫出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令人印象深刻的痕跡!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里斯本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座僅次於雅典、第二古老的首都,在1755年11月1日發生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9級強震。伴隨而來的多日火災與巨大海嘯,摧毀了它85%的建築,死亡人數更高達10萬,最後甚至造成葡萄牙帝國的衰落⋯⋯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許多知名的景點與建築,包括達・伽馬的詳細航海紀錄等珍貴資料,都在這場災難中遭到摧毀,坐落基亞多區(Chiado)的卡爾莫修道院也因此成為廢墟。為了讓世人認識這場歷史上的大災難,修道院以遺跡之姿保存下來,其中特別是位於南側立面的卡莫爾山聖母教堂,至今依舊見證的177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威力!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爾莫修道院興建於1389~1423年間,採取簡約的哥德式風格,平面呈現拉丁十字結構,主立面正門裝飾著雕刻有植物和擬人化圖案的飾拱與柱頂,上方玫瑰窗部分部份殘缺。教堂中殿擁有三條過道,後殿附設了5座禮拜堂,它們如今成為小型考古博物館,收藏了葡萄牙各個時期、風格各異且從不同地方收集而來的噴泉、窗戶、建築遺跡等文物。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莫爾修道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中殿上方的石頭屋頂,在地震倒榻後就沒有重建,獨留成排柱子與尖拱,在天空下勾勒出的美麗線條,形成奇特且令人驚艷的畫面。這裏的收藏或許不那麼令人感興趣,然而卡爾莫修道院這座劫後重生的建築,散發出一種說不出的迷人魅力~~

https://travel.yahoo.com.tw/news/%E5%9C%B0%E9%9C%87%EF%BC%8D%E6%B5%B7%E5%98%AF%EF%BC%8D%E5%9C%B0%E9%9C%87%E5%8D%9A%E7%89%A9%E9%A4%A8%EF%BC%8D%E6%B5%B7%E5%98%AF%E5%8D%9A%E7%89%A9%E9%A4%A8%EF%BC%8D%E6%B5%B7%E5%98%AF%E7%B4%80%E5%BF%B5%E9%A4%A8%EF%BC%8D%E5%9C%B0%E9%9C%87%E7%B4%80%E5%BF%B5%E9%A4%A8-030012972.htm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五花八門 眼花瞭亂
    全站熱搜

    專用垃圾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