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上,是奇蹟會發生的地方,它不僅改變了人類上千年來的移動方式,解放了被用來代步的動物,還治好了許多失眠患者
相信不少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時,有過因打瞌睡坐過站、撞過頭的經歷
但你有沒想過,為何在安靜的臥室總是越睡越精神,而在顛簸嘈雜的車上反而總是犯困?
坐過車的人都知道,在沒綁安全帶的情況下,剎車時要往後靠,左轉時身體要向左偏,不然就有飛出座位的危險
想要避免這種狀況,全靠前庭器官不斷發送調整信號,它是我們對自身運動狀態,及頭在空間中位置的感受器
所以,在不斷晃動的坐車過程中,我們的前庭器官會不斷受到刺激,而這一行為就像母親抱嬰兒睡覺時,走來走去一樣,能起到安撫鎮靜效果,讓人更易入睡
想必大家都有過雨天起不來床的經歷,這是因為,下雨聲和引擎聲都屬於白噪聲,它們均勻且持續的聲音,能讓人放鬆警惕,並屏蔽一些細小的變化,所以,坐車時也更容易讓人昏睡
大腦正常工作,需要消耗大量氧氣,但載具內環境封閉、人員密集,可供呼吸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缺少氧氣的大腦就會罷工,例如網狀激活系統受到抑制,讓人感到睏乏
但罷工太久也不是辦法,最終餓死的還是自己這時大腦就會給自己漲工資,讓你張開嘴大口吸氧
「矛盾意向法」,是一種讓患者擺脫症狀的心理療法,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失眠時,你越想睡著反而越清醒
常見於進了服務區容光煥發,一上高速卻瞌睡連連的司機們,司機犯困的問題可比乘客嚴重多了,如果你以100km/h的車速行駛,眯了3s,相當於車輛無人駕駛83.4米
高光照強度,能讓褪黑素分泌受到抑制,其中,以藍綠光的效果為佳,所以晚上開車時,不妨打開氛圍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過你的身體對咖啡因不敏感,且喝的是含糖量較高的咖啡飲料,反而可能讓身體變得更困,這是因為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就會增加,而這一過程會在腦中形成5-羥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