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興新村在台灣政治史中的歷史意義是無庸置疑的,中興新村在台灣規劃史中的歷史意義更是值得保存的。
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霍華德原書名就是「明天!一條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後來再版時更名為「明日的花園市」,成為都市規劃專業的經典,全世界規劃師的夢想。
花園市運動是一個中產階級的都市改革運動,希望為工人階級提供在綠色郊區的獨戶住宅,是一項社會改革。
戰後英國規劃師認為,這是向市場力量支配的都市蔓延與大都市低頭的美式城郊發展之外的另類選擇。
所以中興新村原是台灣版的英國花園,而在這個原來帶有社會城市性格的移植過程中,由於後來的細部規劃操作者被送往美國考察,所以竟移植美式城郊住宅的囊底道模式,真是移植過程中歷史的錯置。
今天,營建署正在中興新村推動生態城市規劃,期望將昨日的花園市更進一步與今日的永續城市價值連結。然而,國科會卻提出了高等研究園區計畫。
假如這個高等研究園區就是包裝中部科學園區的話,從后里、新埔、後龍,再到二林,高科技業駐足之處,在繁榮背後,就是環境品質的代價與對農業的排擠。
高科技產業最重要的環境負荷就是水汙染。若是這樣的科學園區,中興新村花園市的居住品質將受到破壞。
假如這個高等研究園區是高階研發的園區,比較與中興新村的環境與空間模式相容。但這種高等研究園區會吸引投資者嗎?
文資法的特性是保存有價值的昨天,而都市計畫法的特性卻是憧憬有價值的明天,文資法與都計法兩者雙重綑綁,或許這是暫時不讓此地被破壞的辦法。中興新村是台灣的花園市,是過去的明日之城。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