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振興遭疫情重創的內需產業,行政院去年九月間推出五倍券,也要求各部會配合提供「加碼券」。未料,經過大半年後,八部會推出的加碼券居然多數乏人問津,使用率最低甚至僅達一成。由於效期只到本月底,各部會為讓使用率「好看」,只好再撒錢促銷宣傳。這幅「政府送錢、民眾不領」的荒謬場景,凸顯蘇內閣好大喜功,重宣傳而不重實效,對遊戲規則又處處設限,才會落得如此難堪的窘境。

民進黨立法委員許智傑(中)與邱志偉(左)、林楚茵(右)共同召開記者會,希望各部會要有更積極的宣傳加碼券領用。記者季相儒/攝影
 
民進黨立法委員許智傑(中)與邱志偉(左)、林楚茵(右)共同召開記者會,希望各部會要有更積極的宣傳加碼券領用。記者季相儒/攝影

前年政府推出三倍券,各部會響應推出加碼券,因領取簡便且使用範圍廣,成為民眾防疫苦悶下的小確幸,確實受到好評。然而,去年再推出的五倍券,因總額度已增加,在預算排擠下,加碼券隨之縮水。當時,外界即建議不如整合所有資源、集中火力增加五倍券金額,或者乾脆發現金。但蔡政府為了強化「有政府、會振興」的宣傳效應,並未採納,還打出「周周抽獎」的號召以維持新聞熱度,心思全花在大內宣上。

問題是,由於預算已經縮水,各部會推出的加碼券又包裹了太多政策目標,遠超出原先要振興經濟的初衷。在這種情況下,加碼券從登記、抽籤到領取,都讓民眾宛如跑障礙賽,包括使用方式複雜須下載不同App,且使用通路過少、用途限制多,民眾最後當然興致缺缺。

這波搭配五倍券推出的加碼券,包括好食券、農遊券、藝FUN券、客庄券、動滋券、國旅券、i原券、地方創生券等,除了跟數位五倍券綁定的好食券使用率近九成外,其餘多僅在五成低檔徘徊。其中,除動滋券使用到六月底外,其餘幾皆在本月底和五倍券一起到期。為衝刺使用率,最近各部會紛紛加碼宣傳,拜託中獎的民眾趕快花掉,還祭出抽獎活動。

 

以國旅券為例,觀光局為了衝刺行銷,除了每周辦活動外,還為了四處籌錢購買住宿券及iPad等抽獎獎品傷透腦筋。農委會則宣布,四月五日前用完農遊券的民眾,還可以再抽農遊券,變成永遠抽不完的彩券。從各部會「瞎忙」的情況,顯示加碼券不僅未達到原本想要為振興經濟「點火」的效果,反而還要再砸一筆錢刺激民眾使用加碼券。原要振興民間經濟,卻變成政府財政負擔,更遑論其間虛擲的行政成本。

在各類加碼券中,使用率最差的,是國發會推出的「地方創生券」,使用率竟僅一成。當初國發會編列兩億元,目的是要帶動地方創生商家,還分兩波加碼;但適用的店家不到一千家,還規定要綁定台灣Pay金融卡才能使用。層層設限的結果,半年多來,累積回饋金額僅三千萬元。諷刺的是,國發會還是負責管考各部會公共建設經費達成率的部會,但自己的創生券使用率卻敬陪末座,國發會只好宣布將其活動延長至八月底。

行政院長蘇貞昌當初堅持發券不發現金,還要各部會推出加碼券,主要理由不外乎民眾拿到現金可能會「存起來」,而五倍券和加碼券因有使用時效,才能發揮即時刺激消費的效果。如今,國發會為了挽救地方創生券的使用率,卻帶頭延長使用期限,豈不是自打嘴巴?

追根究柢,創生券如此低迷的使用率,顯示國發會當初的政策規畫及執行能力都大有問題。這也讓人質疑,國發會最初預估五倍券所能帶動的經濟效益將上看兩千億元,恐怕也是完全禁不起檢驗的數字。

蘇貞昌當初執意推出加碼券,讓各部門輪流放鞭炮,如今卻變成部會要絞盡腦汁善後的爛攤子。這也再次印證那句老話: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arrow
arrow

    專用垃圾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