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坐或躺,下象棋吃便當,疫情高峰後的歲月,喧鬧的都市裡,街友們對於未來的想望,卻是一片迷茫。
街友鄭先生:「我做甚麼工作,你這樣一看就曉得,(城市引導員?),對啊,這是柯文哲的工作,我是柯文哲最低層、低層、低層的員工,無所事事只好這樣而已啊,有地方住誰會來這裡住。」
街友羅先生:「禮拜六、禮拜天去舉牌子,人家那個賣房子有沒有,你去發傳單,一天800元,現在更不好度咧,現在度不過了。」
三級警戒期間沒有工作,再加上政府禁止公共場所群聚,原本以公園為家的街友,還得離開自己熟悉的角落。
記者顧上鈞:「台灣整體社會看似富裕,但其實在許多基層社會角落,仍然有不少人,正在辛苦的跟生活拔河,尤其之前疫情肆虐,更加劇了台灣的貧富差距,讓這些基層民眾的生活雪上加霜。」
貧窮可能比疫情更讓人陷入絕境,疫情讓弱勢族群生活陷入困境,解封後又將何去何從。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那疫情導致遠距商機崛起,所以我們看到包括高科技的電子零組件,自動性產品相關的從業相關的資本家,他的財富一定是增加的,所以說現在造成的M型化社會,最主要應該是富者越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