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台產火箭上月在澳洲發射三次均以失敗告終。\資料圖片

 

  台當局科技部門打造的「飛鼠」、「玉山」衛星於今年1月在美國發射升空,但不到9個月,「飛鼠」疑因元件不耐太空高輻射、「玉山」無法接收信號和譯碼,而被宣告任務結束、正式退役。太空科技是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台後宣示要發展的「重要項目」,但如今連接傳來衛星接收任務失敗的壞消息。兩岸專家指出,台灣航天技術有待提高,發展「太空計劃」是緣木求魚,近期一系列發射失敗事件是意料之中。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台灣《聯合報》19日報道稱,台灣打造的兩款衛星「飛鼠」和「玉山」在發射後不到9個月即被宣布任務失敗。太空科技是民進黨當局上台後宣示要發展的「重要項目」,台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多次聲稱其上任後簽署的首份公文,就是為期10年、共編列251億元新台幣(約70億港元)預算的「第三期太空計劃」。不料新冠肺炎疫情延緩制程,今年僅發射「飛鼠」和「玉山」兩枚立方衛星,低於預期,最後還雙雙任務失敗。

  台灣「太空中心」近日發表的《玉山衛星正式退役》新聞稿表示,「玉山」衛星發射後,地面科研人員接收過衛星信號,通過有限的信息得知衛星通信發射器功率偏低,太陽能板充電量不高,「不知何故,『玉山』衛星並沒有收到地面站上傳的指令,因此沒能開啟衛星上的通訊接收器」。

  台當局貿然求進注定失敗

  《聯合報》還指出,由台灣民營火箭公司研發的火箭「飛鼠一號」已接連失利三次,第三次試射甚至起火燃燒,相關單位評估後宣布不再試射。有民意代表呼籲民進黨當局勿趕着通過「太空法草案」,而應「待規劃完善再上路」。

  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教授向大公報表示,任何科學事業發展都有規律,不可能一蹴而就,航天事業發展需要長期積累,民進黨當局提出10年投資新台幣251億元的「太空計劃」,展示所謂「太空雄心」,這和目前台灣在航天科技領域的實際現狀相背離。

  盛九元稱,台灣發展所謂「航天事業」,實際上有諸多客觀局限性,包括發射場問題等,台灣缺乏發射的有效客觀條件,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而大陸經過多年積累,在航天科學發展上已形成巨大優勢。如果兩岸關係好,大陸能給台灣地區的航天事業發展提供技術裝備和測試支撐。但台灣當局捨近求遠、緣木求魚,不顧客觀條件仰外國鼻息、貿然求進,這就是台灣當局所謂的「航天雄心」發展不斷挫敗的根本原因所在。可見,台灣所謂「航天雄心」最終只是南柯一夢而已。

  孫文學校北院院長林定芃說,台灣從火箭到衛星發射都面臨重大的挫敗,還遑論要「登陸月球」,顯然民進黨當局當初誇誇而談的「發展太空計劃」是痴人說夢。民進黨當局在做計劃之前,並沒有做好充分分析判斷就貿然行事,毫無章法,顯然在浪費民脂民膏,只是滿足了部分政黨人士的慾望,甚至圖利了部分廠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五花八門 眼花瞭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用垃圾桶 的頭像
    專用垃圾桶

    專用垃圾桶的部落格

    專用垃圾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