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專訪國際知名的萊斯特大學病毒專家陳偉志(Julian Tang)解析,英國變種病毒厲害在哪?為什麼可以讓台灣的防疫神話一夕破功?英國從崩潰邊緣,到5月17日解封,做對了哪些事,可以給台灣借鏡?
在歷經一連串圍堵措施、長達4個月的努力後,如今英國每天新增病例從6萬多人高峰,下降至約2000人。
今日的台灣,與半年前的英國,正站在同一個轉折點、更大規模疫情爆發的臨界點。台灣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重演與英國同樣的命運?
《天下雜誌》與源自英國的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 Taiwan)合作,訪問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臨床病毒學專家陳偉志(Julian Tang)。
他從英國對抗變種病毒的過程中得到什麼寶貴發現?我們可以從英國由死亡低谷復生的過程學到什麼?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部份早期研究顯示,去年9月在英國首度發現的變種新冠病毒B.1.1.7,不僅比其他新冠病毒株更容易傳播,並且更加致命?
答:你們正在面對的是一個高傳染力的病毒,但好消息是,它可以傳染得很快,卻未必能殺死更多的人。
從最新的幾份研究看起來,英國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有增加,但重症率並沒有。這是件好事,意謂儘管英國病毒目前在全世界都非常盛行,更具傳染性,但它仍然只是一個普通病毒,未必會造成更多死亡。
台灣目前的死亡率很低,我也不認為死亡率會隨著感染率的提升而增加。
病毒量大增 口罩側邊縫隙是破口
問:台灣過去1年間防疫都很成功,現在卻功虧一簣,你認為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了?
答:這也是我們在英國問的同一個問題。答案是台灣過去的方式雖然很成功,但光靠這些可能已經不夠,不足以控制新型態的變種病毒。
這有幾個理由。第一,醫療口罩側邊多少仍會有縫隙。我們認為這是人們戴了口罩還是會感染的原因。
第二,英國研究數據顯示,英國變種病毒的感染者可能帶有更高的病毒量,傳播力更強。研究者檢測英國病毒感染者,一個試紙上帶有的病毒量,比起最早的武漢病毒,可能會高出10到100倍。
如果你遇到英國病毒的感染者,他所攜帶的病毒量是過去原始武漢病毒感染者的10倍,那就意謂著有更多的病毒可以從縫隙中逸散,並且造成感染。
問:英國自從去年冬天因變種病毒爆發第三波疫情高峰後,每天新增病例從6萬多人,目前下降到2000人左右。關鍵是什麼?
答:封城的做法奏效了。且封城必須要愈快愈好,不要等到為時太晚。如果大家都能待在家中,沒有互相接觸,就可以停止病毒的傳播。
台灣要認清:不可能清零
我想台灣的衛生官員也知道這一點,這是為什麼他們已經開始採取一些封鎖措施。這意謂他們明白及早行動的價值。
另一個關鍵是疫苗。封城無法完全將病例清零。只要一旦解封,你就會看到一樣的事情重演,病毒傳播到年輕人身上,又將它帶回家中感染給老人。
在英國的做法,就是只要你看到案例上升,就施打更多疫苗。疫苗不只是保護被施打者本身,而是施打越多疫苗,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免疫者,可以在整個國家築起更高的免疫障礙,共同降低病毒的傳播速度。
我會建議台灣政府該做的是在封城期間,趕快建立疫苗庫存。從任何地方購買疫苗。然後從老年人口開始推動施打疫苗,無論是在照護場所或是居住家中的老人。
問:台灣目前採取分區分級封城的做法,從英國經驗來說,這種做法的效果如何?
答:你可以嘗試先封城一部份,但在英國的經驗顯示,這作用並不是很好。
我們有一套分級封鎖制度,萊斯特很長一段時間是3級,倫敦是2級,但最終幾乎多數地方都進入4級。分區封城的做法並不是很成功,因為你會發現人們還是會移動,如果人們還是可以移動,那就還是會把病毒帶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