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急著沖水?馬術的馬怎麼飄洋過海抵達賽場的?奧運冷知識大蒐羅。
夏季奧運四年舉辦一次,也許是間隔時間長了些,熱血沸騰的賽事迷總會重複問一些問題。
而2020東京奧運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延後舉辦的奧運,也是首次在幾乎無現場觀眾情況下舉辦。坐在客廳沙發上的觀眾們,一邊看,一邊查找著冷知識。
馬術選手的備戰,堪稱是所有奧運賽事中最浩大的。因為他們必須把裝備運到海外,當然還有長年與他們一起受訓的最重要的夥伴:馬匹。
但馬是怎麼運的呢?馬,當然是坐飛機抵達奧運賽場的。馬匹會先進入馬房內,再將馬房運上貨機。通常一個馬房會暫住兩匹馬。飛機上會有獸醫和馬倌,確保這些馬選手們心情平穩。
而且馬也和人類一樣,是需要護照的。國際馬術聯合會說,「馬的護照和人類選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馬一定是有注射晶片的,另外馬也有旅遊的健康安全證書」。
跳水比賽後,運動員通常一上岸就會立即去沖水,而計分板的位置,通常會擋住泳褲位置,造就所謂「萬惡計分板」奧運最養眼畫面。
但,為什麼跳水選手一定要上岸立即沖水呢?因為泳池的水是很冷的,容易導致肌肉抽筋。因此,上岸後立刻去沖溫水,可以緩解肌肉的緊繃。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常看到在間隔時間,跳水選手跑去泡在溫水裡。
那麼跳水選手經常拿的小毛巾又有什麼特別?那些小方巾是麂皮革(shammies)。這種由人造纖維絲或聚乙烯醇樹脂製成的麂皮革可以快速吸乾運動員身上的大量水分。
運動員在休息時間用麂皮革手腳乾燥,可以避免他們在比賽前避免濕滑。最重要的是,在伸展身體,或是雙手抱膝等預備動作時,不會失控。
曾在拿下奧運金牌的美國跳水選手威金森(Laura Wilkinson)說,「我們習慣於在每次跳水前都擦乾手腳。麂皮革有點像跳水運動員的安全毯」。
哪一位選手,游哪一個水道怎麼決定的?這跟他們的資格賽成績有關。通常,最佳成績的人游最中間道。第三和第五泳道就會是資格賽成績次佳和名列第三的選手。
為什麼聲音超大的塑膠喇叭「巫巫茲拉」(Vuvuzela)經常出現在奧運的泳賽中?當它響起,就是要提醒體運選手們,進入最後一趟了,所以必須大聲。
另外,我們也常看到游泳選手們經常在賽前拍打自己,這是為了促進血液循環,是熱身的技巧。
為什麼體操選手都要用手摸白粉呢?這一題比較簡單,因為在其他運動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
那個粉叫做白堊粉,可以吸收掉手汗,讓選手們有更好的抓握,並降低手與平衡木等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