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是什麼?無論是收看每天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還是閱讀疫情相關的新聞,時常都會看見確診者的「Ct值」資訊。Ct值是什麼?數值高低跟傳染力、病毒含量有關係嗎?Ct值34以上又代表什麼?

Ct值是什麼?數字高低代表什麼?

Ct值的全名為「cycle threshold value」,也就是循環閾值,是病毒基因濃度、傳染力的指標。

台灣主要採行的COVID-19病毒檢測方式為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又稱Real-time PCR。因為COVID-19病毒的基因非常小,需要透過PCR的檢測技術一次次複製放大才能夠被觀測,每放大一次(變成兩倍)就是一個單位的Ct值。因此,Ct值34即代表將檢疫的病毒基因放大了2的34次方倍才能被觀測到。

如果患者的病毒基因濃度高,像是剛感染、重症患者,只需要做幾次PCR複製放大就可以觀測到病毒,Ct值低;相反的,如果病毒基因濃度低,就需要做更多次PCR複製放大才能觀測到,Ct值自然就高。正因如此,Ct值越低,傳染力越高。近期境外移入的確診個案Ct值都在30上下,但幾起本土案例的Ct值則多為10幾到20幾,傳染力相對高,落實個人衛生防疫措施更顯重要。

Ct值是循環閾值,是病毒基因濃度、傳染力的指標。(圖片來源:Getty)
 
Ct值是循環閾值,是病毒基因濃度、傳染力的指標。(圖片來源:Getty)

「Ct值超過34」解隔離?超過34就不會傳染了嗎?

而大家常聽到的「Ct值34解隔離」又是怎麼回事呢?指揮中心表示,根據國內外研究,Ct值大於等於34就不會再有傳染力。因此今年(2021)1月,指揮中心放寬COVID-19確診患者的出院標準,若符合三項條件:患者發病超過10天、症狀緩解超過3天,以及兩採陰或一採陰加上一採Ct值超過34又或兩次採檢Ct值需34以上,即可解除隔離。

3月時,新制「無症狀採檢陽性解隔原則」上路。如果有曾在國外確診,並經PCR檢測兩次以上陰性,入境後再採呈陽性的民眾,若符合無症狀、抗體採檢陽性及初次呼吸道檢體病毒低,3日內追蹤採檢結果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4,可解除隔離。

還有在國外未有確診紀錄的民眾入境檢疫期滿後,無症狀卻驗出陽性,若符合無症狀、抗體為IgG陽性和IgM陰性、初次呼吸道檢體病毒量低且3日內追蹤2組呼吸道檢體採檢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4,也可以解除隔離。

因Ct值34以上就不具傳染力,等同於陰性,因此指揮中心也以這個數值作為出院、入境等各個制度的指標。不過先前曾有多個境外移入個案Ct值達到37、38,指揮中心對此則表示,因有檢驗出病毒,即便沒有傳染力也被視為確診,依然要住院隔離。

arrow
arrow

    專用垃圾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